“心”,到底是胸腔中的心脏,还是头颅里的大脑?



从“洗脑”一词的流行,反映出现代人更倾向于“心”是大脑而非心脏!

殊不知,“洗心”的出现,比“洗脑”要早得多,而且是出自《易经》里的一句名言: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秘......

易经作为被全世界公认的唯一智慧宝典,而这句话给世人明示了,《易经》这样的一部智慧宝典,正是用来洗心的。如此说来,“心”确实是值得认真探究的大智慧。当然更是事关每一个人的大问题。因为心身健康的理念如今已广为人知。不知心是什么,心在哪里,谈何健康!

“心”这个字在日常的语言文字中出现的频次非常高。诸如,心情、心境、心愿、心事,信心、决心、耐心、放心,还有,心直口快、语重心长、随心所欲、赏心悦目等等,等等。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418.jpg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是人类特有的信息载体。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有明确的指向性。但只有“心”字是个例外。


先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说,用耳听,用眼看,信息就非常明确,听要用耳朵,看要用眼睛。那,如果说用心听,用心看,每个人的信息反馈却不尽相同。况且,这“心”怎么听,怎么看?想想,不对啊?而且越想会越感到茫然,不知“心”为何物,不知“心”归何处。


“心”,似乎无处不在,却又无法真正的靠近。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了什么?这恰恰是凸显了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心”是所有语言文字中,唯一超越信息的。


“心”,是隐藏、埋伏最深的东西;“心”,是最难把持和掌控的东西。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425.jpg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总会说:知人知面难知心。也有人说:天可度,地可量,惟有人心不可防。还有那句,满是无奈和不甘的:为什么,我能得到全世界,却得不到你的心?


“心”,的确是非同寻常,博大精深!


这也是为什么总会有人说,世间第一等学问是心学!人生的第一等要务是修心!


那,“心”到底是什么?


其实中国的先贤和传统经典都已有明示!


中国文化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心”都是根本性的问题,并在“心”的主旨层面形成了惊人的一致!


无论道家的“清心”、儒家的“正心”、佛家的“明心”,“心”其实是本源,是本体,是道!


所以说,心即理,心即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所以说,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


所以说,心是菩提,心是波若,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阿赖耶识。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431.jpg


“心”是本源,是本体,是道!


所以,万物皆是由“心”造。物总与“心”相伴,“心”与物是一体的!所以,“心”在一切物中,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宇宙。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然而,很多人却总习惯于把“心”和物割裂开来,不明白从“心”上见物,从物上见“心”。更有人受知识经验的羁绊,关注点都在物上,热衷于越来越丰富的,“心外之物”,结果是导致与“心”背道而驰,距离“心”越来越远。同样,也导致深陷物的泥潭,无法自拔,最终越来越迷失。这也是很多人叹息不知心为何物,更不知心归何处的根本原因。

“心”,究竟在哪里?是胸腔中的心脏吗,还是头颅里的大脑?

都是,又都不是。

我们说,万物由“心”造,万法由“心”生。所有的物都能够彰显心境,昭示本心。无论大脑还是心脏,显然都是物的存在。这即为“是”。

反之,物之于“心”,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遮蔽“心”的也永远是物的世界,这即为“不是”。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437.jpg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437.jpg

“心”,究竟在哪里?


对于一个人来讲,或许永远不会有结果,而只有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找寻“心”在哪里的过程,就是拨开物的遮蔽,不断明心见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修“心”!

而人是以人的身体来到天地之间与万物相处,但人的身体却又是一个特殊的物的存在,正因为这个物的特殊,所以被推为“万物之灵”,所以,也有说人身小宇宙。所以,修心与修身,是为心物一体。所以,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其实是在劝戒人们,想要真正的健康,需达到心物合一的境界。

健康宝贵吧!健康正是每个人修身、修心的福报!

所以,如其说修身、修心是为了遇见神,遇见佛,莫如说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

“心”是本源,是本体,是道!

“心”与道,“心”就是道,“心”由道生,道由“心”有,道无形无相,无处不在,“心”也一样,“心”与道的差别就只在于容量,道能容纳一切,“心”却是一部分,因此扩大“心”的范围即心量,就能无限地接近道、趋向道,因此就能因“心”明道,因道悟“心”。

所以,我们的人生路,是道路,也是“心”路!

引用《“心”与“路”》这首小诗,献给所以关注心理的人,本文的结语:心通即路通,入道乐无穷。东西南北中,何有死胡同?


(本文根据周国平老师在“中医心理技术培训课程”的第二讲《中国文化的心理观》直播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