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医家郭振峰先生是一位中医心理学的热心宣讲者,他凭借自己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深厚功底,建了一个“读心斋,中医心理治疗学课堂”微信群把中医心理学讲得深入浅出,吸引了不少的中医心理学专业人士与爱好者,有一天晚上,讲了他用中药大黄泄下法治疗精神障碍获得显效的案例,也讲用汗法和吐法治疗精神心理障碍的方法。中医八法用现代身心医学来做分析,其中的心理治疗原理是显而易见的。

中医治疗八法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以及温法、清法、补法、消法,中医治疗八法属于基本的治法,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治疗。
1、汗法又称为解表法或解肌法,是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以开泄腠理,调和营卫,逐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心理行为上,经常人有说“吓出一身冷汗”、“急得热汗直冒”,当人们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会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从而出现多汗的现象。例如,一些人在考试、面试或演讲等场合会出现手心出汗的情况,这往往是由于精神紧张所致。也有一些人“吓得汗不敢出”,这可能在紧张时经历“冻结”反应,导致身体的生理反应减弱。出汗是体温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也是皮肤物质代谢的机制,皮肤作为重要的感觉器官,要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出汗多少是人应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情绪行为反应。
现代人夏天有空调(汗腺工作减少),冬天有暖气(运动减少),出汗是明显的少了。这是否与精神心理障碍高发有关联呢?
因此发汗法,调节人体全身的脏器、活血通络、提高精气神,还能够治疗邪气入内导致的各种疾病,恢复体力。常用的发汗方式有体育运动、喝热汤、泡热水澡或泡脚,促进身体发汗,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缓解病症,还可以通过多穿衣服和多盖被子来发汗。
精神心理障碍者的表现,用中医来解释就是体内邪气干扰正气,而发汗可以通过驱除邪气而提升正气,自然就能起到消除精神心理症状的作用。精神心理障碍通常称为心魔,汗法自然就是一种有效的驱除心魔的方法了。
笔者小时候听过一侧行为疗法治疗不出汗的案例。有一个人夏天总在青石板上睡觉,再热他也不出汗。一位老中医接诊后,让他继续在青石板上睡觉,等他进入深睡眠状态后,大喝一声,将此人惊醒,结果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出汗就变得正常了。
2、吐法又称为催吐法,是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贪食症的人经常用催吐来防止身体发胖,这是一种病理性的吐法。而需要通过饮酒来应酬人际关系的人,为了防止自己醉酒,也会中途借上洗手间来催吐,吐了后再继续喝。这两种催吐都是典型的行为疗法。当我们胸中有满满的郁闷的时候,是不是想一吐为快?当运用呕吐这种行为反应的模式,说不定能让我们的郁闷情绪也得到缓解。胃病的发生常常与负性情绪的持续存在相关联,胃病的症状之一就有恶心呕吐,这看起来是一种病理反应。但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去看,是不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呢?
自己以前有胃病,从中医那里学到一个每天刷牙的催吐反射,当反复三次恶心呕吐的胃收缩动作之后,促进了胃的血液循环,从而帮助胃的自我康复。这不也是一种行为疗法来治疗具有心身因素双重作用的胃病吗?
3、下法:又称为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疗方法
成人便秘的形成多与饮食嗜好与行为习惯有关。我治疗因饮食行为习惯所致的便秘,除了让他们开中药外,有一个十分有效的健康教育处方:以纤维素为主的膳食,每天的腹部自我按摩促进肠道的蠕动,早起的定时排便行为,一有便意不要忍而立即去排便。有这样的一系列行为习惯形成,便秘自然就会缓解与消除。
在大小便排泄中有排便的一系列神经体液反射机制,就是需要意念来启动与支撑的。有些心魔需要靠下法,通过新进的饮食促进排泄,人老了吃得少,排泄就少,如果不排泄,人就离死不远了。所以下法是促进负性情绪与心理消除的一种有效方法。便秘的人为何食欲不好,因为他不能及时排泄而抑制了食欲。
4、和法:也叫做和解法,是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来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心理障碍多是内心纠结,譬如良知与私欲缠斗,抑郁与焦虑交织,这就需要我们的内心来和解。和解的基础是先接纳这些我们不想要的,接纳精神代表着有足够的自信,接纳也是一种宽容,当自信与宽容足够的时候,邪气也就不可能发挥太大的损害作用了。
中医的和法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中华文化一直秉持“和为贵”。
5、温法:也称作祛寒法,是运用温热的方药,来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心理中的温法应用最为普遍的是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促进穴位的温暖,从而通过经络传导到疾病的各个部位。如果说精神心理障碍是大脑中枢缺乏温情,而躯体的大部分病痛就是局部缺乏温暖。数十年的中西医结合心理咨询的经验来看,中医的推拿按摩是最好的共情,如果严格遵循经络理论,推拿按摩还不会产生移情及反移情反应。
6、清法:也叫做清热法,是运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清法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相当于现代精神医学的药物抑制反应。但中医的清法不只是抑制,而是一种将内邪的清除,最后起到驱除病魔的作用。
7、补法:也叫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益气强筋、补精益血,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方法。
正气不足即用补。心理咨询中的指导技术正是中医补法的现代应用。来访者都有明确的需要,有的是需要消除,有的是需要增加。如果是需要增加的需求,补法必然要用的。譬如抑郁者多户外活动、晒太阳,外出旅行,从自然界中去获取,从而心有所悟,这都是补。
8、消法:又称为消导法或消散法,包括消散和破消两方面,是运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的实邪逐步消导或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清是急,消是缓。对于一些慢性精神心理障碍,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恢复过程。就像生气了,立马消不了的,应激事件发生后,受到的影响也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才能恢复到先前的状态。关爱与陪伴不仅仅是补,也许是一种重要的消法。
小院医家郭振峰老师还讲到睡眠是大多数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用中医八法来看,这话很有道理。睡眠即是温与和,也是清与补,更是消与下。日出而作,日落而眠,与自然相应,是天人合一。现在的精神心理障碍的高发与夜生活除睡之外的活动有重要关联。
当代管理科学中的“6S管理”,即清洁、清扫、整理、整顿、安全与素养。前四项都是中医八法中的应用。我们平时打扫卫生,并不只是收拾生活环境,也是借助清扫环境而清扫我们的情绪与心理,让其恢复天人合一的秩序状态。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一定要运用比较心理学的方法,从传统中医中汲取精华,以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人们的外显行为与内心觉察感悟,来促进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
欢迎报名参加基于中医心理师专业素养与角色训练的中医心理治疗培训
企业微信截图_1731202694896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