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本公众平台编辑认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不仅仅是基于传播本土化心理治疗技术,是对而是要培养一批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胜任力的中医心理师,以应对西方心理学理论及技术传播与运用过程中西方文化渗透及侵蚀。马恩祥老师的文章正好对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做了一个基于文化方面的解读,特别推荐给大家。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与信息传播技术革新的背景下,西方心理学凭借完善的学术体系与强大的传播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然而,这一传播过程往往裹挟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形成隐蔽的文化渗透。这种渗透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其价值观尚未定型,极易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观念的冲击,导致自我认知偏差、集体意识淡薄,甚至出现理想信念迷茫等问题 。在成人心理障碍疏导中,西方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模式中暗含的文化价值观,如过度强调个体独立性而忽视人际关系的联结,可能使来访者在与本土文化、家庭伦理冲突的情境下,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这种文化潜隐性侵蚀,不仅威胁着个体心理健康,还动摇着本土文化根基,阻碍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中医心理:以整体辩证思维重塑心理干预模式

中医心理学源于传统中医理论,其 “天人合一”“阴阳平衡” 的核心思想,为抵御西方文化渗透提供了独特的心理干预视角。在青少年心理成长方面,中医心理学的 “七情致病” 理论认为,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影响气血运行,进而损害身心健康。这一理论打破了西方心理学身心二元论的局限,强调身心的整体性,提醒教育者和家长关注青少年情绪与身体状态的联动关系,从饮食、作息、情志调节等多维度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例如,针对青少年因学业压力引发的焦虑情绪,中医心理学不仅会从认知层面进行疏导,还会通过调节饮食、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等,改善其身体机能,进而缓解心理压力。

在成人心理障碍疏导中,中医心理学的辩证思维优势显著。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判断个体的体质、生活环境和情绪状态,制定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干预方案。这种综合、动态的诊断方式,与西方心理学通用化的治疗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以情志疗法为例,依据五行相克原理,利用一种情绪调节另一种过度情绪,帮助成人来访者在符合本土文化习惯的方式中,实现心理状态的平衡,避免因盲目套用西方心理治疗模式,而与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产生冲突,加重心理障碍。

传统文化心理:筑牢本土文化认同的心理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从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社会责任观,到道家 “顺应自然” 的处世哲学,再到释家 “明心见性” 的心灵修炼,为抵御西方文化渗透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心理资源。对于青少年而言,传统文化中 “仁义礼智信” 的价值体系,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抵御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侵蚀。例如,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传统礼仪学习等活动,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在成人心理障碍疏导过程中,传统文化心理能为来访者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当成人面临职业发展瓶颈、家庭矛盾等心理困境时,传统文化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处世智慧,能帮助他们以更豁达的心态面对挫折;“和而不同” 的理念,则有助于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时,找到和谐共处的平衡点。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中的“32字真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返朴归真,顺其自然”以及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去私欲、知行合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种基于本土文化的心理疏导,能够让来访者在熟悉的文化语境中获得心理慰藉,避免因西方文化价值观与本土文化的冲突,而陷入更深的心理迷茫。

汉字心理学:解码文化基因构建本土话语体系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独特的心理信息和文化内涵。汉字心理学以汉字的形、音、义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汉字中蕴含的心理概念,构建符合本土文化心理的话语体系,有效抵御西方文化渗透带来的概念混淆与文化误读。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汉字演变、字形结构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如 “愁” 字由 “秋” 和 “心” 组成,体现了外界环境与心理感受的关联;“思” 字上 “田” 下 “心”,反映了思维是内心对事物反复琢磨的过程,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归属感,抵御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

在成人心理障碍疏导中,汉字心理学通过对汉字语义变迁的分析,揭示个体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心理治疗提供新的路径。例如,在分析成人因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心理障碍时,从汉字中解读 “仁”“义”“礼” 等概念所蕴含的道德心理和社会心理,帮助来访者理解自身行为背后的文化根源,引导其以符合本土文化习惯的方式改善人际关系,避免盲目套用西方心理学中强调个体独立、边界清晰的人际关系处理模式,而加剧与周围人的矛盾,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多元协同:构建抵御文化渗透的立体防线

中医心理、传统文化心理与汉字心理学并非各自为战,而是通过相互补充、协同配合,构建起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立体防线。中医心理从身体和环境层面调节心理状态,为其他两者提供生理基础;传统文化心理筑牢文化认同根基,赋予心理调节以价值导向;汉字心理学则通过构建本土话语体系,为三者的协同提供语言和认知工具。例如,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可将中医心理的饮食起居调节方法、传统文化心理的价值引导、汉字心理学的文化认知教育相结合,从多个维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其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在成人心理障碍疏导实践中,咨询师可运用中医心理的辩证诊断方法,结合传统文化心理的智慧和汉字心理学的分析,为来访者制定全面、贴合本土文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的同时,强化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面对西方心理学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渗透,中医心理、传统文化心理和汉字心理学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在守护个体心理健康、传承本土文化、构建多元心理学格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者的协同配合,不仅能够有效抵御西方文化的潜隐性侵蚀,还能为全球心理学发展贡献东方智慧,推动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交流与融合,实现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本土化发展。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第三期)

------------------------

报名咨询:阿呆老师,13720180269

~阿呆老师.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