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jpg


图1 1986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中医心理学》全国统编教材


1985年,在王米渠教授的倡导下,于成都召开了第一届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翌年,中国第一部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心理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医心理学的开山之作。这部《中医心理学》由王米渠、王克勤、朱文锋、张六通等四位教授主编,参与编写者共计25人,名单如下(依姓氏笔画为序):


马有度(重庆医科大学)

王大鹏(天津中医学院)

王米渠(成都中医学院)

王克勤(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王朝勋(辽宁中医学院)

尤焕文(成都军区军医学校)

包克新(暨南大学医学院)

白晓东(湖南中医学院)

叶锦先(福建中医学院)

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

孙泽先(辽宁中医学院)

刘美文(河北中医学院)

杜文东(南京中医学院)

吴凤珍(黑龙江中医学院)

张六通(湖北中医学院)

闵范忠(广西中医学院)

何清平(广西中医学院)

旷惠桃(湖南中医学院)

杨嘉进(北京中医药学院)

胡永年(湖北中医学院)

赵娣桃(河北中医学院)

施 毅(福建中医学院)

徐 川(成都中医学院)

钱汉云(湖北中医学院)

常存库(黑龙江中医学院)


转眼四十年过去了,这些学者们近况如何?想要一一拜访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时下AI搜索颇为方便,选用DeepSeek,输入“姓名+中医心理学+工作单位”,所得结果复制粘贴,保留原始格式,内容不作任何改动,搜索日期为2025年6月15日。


马有度(重庆医科大学)


马有度(193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三栖专家”(中医专家、科普作家、社会活动家)。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 **1. 学术与临床成就**

- **中医临床**:主攻中医内科、妇科、皮肤科,尤其擅长治疗咳嗽、失眠、胃病及瘙痒性皮肤病,临床疗效显著。

- **科研贡献**:研发了“复方枣仁胶囊”(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和“麻芩止咳糖浆”等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 **中医心理学**:参与中医心理学学科建设,曾与王米渠等学者共同推动该学科的发展。


### **2. 著作与科普贡献**

- **学术著作**:出版《医方新解》《方药妙用》《感悟中医》《奇妙中医药》等20余部中医专著,部分著作被译成日文并在海外发行。

- **科普作品**:撰写《家庭中医顾问》《健康人生快乐百年》等8部科普书籍,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高士其科普基金奖等荣誉。

- **中医科普推广**: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科普工作,提出“中医药事业要发展,科研科普要并重”的理念。


### **3. 社会影响与荣誉**

- **学术任职**: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等职,现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

- **荣誉称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席中医健康科普专家、重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 **养生理念**:提出“养生四有”——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影响广泛。


### **4. 个人生活与家庭**

- **婚姻与家庭**:与妻子徐亚华(语文教师)相伴六十余载,夫妻共同参与中医文稿整理与临床辅助工作,被誉为“重庆中医界神雕侠侣”。

- **兴趣爱好**:喜爱京剧、书画、交友,性格幽默,自称“小马哥”。


马有度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科普贡献,成为当代中医药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王大鹏(天津中医学院)


王大鹏(1946年9月25日—),山东临沂人,医学硕士,曾任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是我国较早从事中医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 **1. 学术背景与研究方向**

- **教育经历**:1980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是中国首届中医研究生之一。

- **研究领域**:

- **中医心理学**:参与合著《中医心理学》,并研究中医心理疗法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

- **中医妇科与行气法**:擅长妇科疾病及心理-心身疾病治疗,提出“行气养心治法体系”,强调疏肝调神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 **医学哲学**:探讨中医思想方法,著有《中医思想方法与基本观点》,结合哲学与中医学理论。


### **2. 主要著作与学术贡献**

- **个人专著**:

- 《中医行气法及其临床应用》(中国首部系统研究行气法的专著)

- 《中医思想方法与基本观点》

- 《妇科常见病食疗与险方》

- 《王大鹏医学文选》。

- **合著作品**:

- 《中医心理学》(参与编写)

- 《内经研究论丛》《伤寒论注评》《金匮要略注评》等。

- **学术观点**:

- 提出“补心法可广泛用于各科疾病”,强调“心为五脏六腑之主”。

- 主张“行气法是中医基本大法”,系统阐述其理论与临床应用。


### **3. 社会职务与影响**

- 曾任天津医学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推动中医与哲学、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 1980年代在天津中医学院开设“中医新兴边缘科学讲习班”,讲授中医心理学等课程,促进学科早期传播。


### **4. 学术特点与临床实践**

- **心理-心身疾病治疗**:结合疏肝顺气与调养心神,研发针对性方药。

- **医学哲学研究**:从《易经》等传统文化中挖掘中医理论依据,强调“医易同源”。


王大鹏的学术工作为中医心理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尤其在行气法与心身医学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如需更详细资料,可查阅其著作或天津中医药大学相关档案。


王米渠(成都中医学院)


### **王米渠(1944年— )——中医心理学奠基人、中医遗传学开拓者**


王米渠,四川成都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中医心理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医遗传学**领域的开拓性学者。


## **1. 学术贡献与研究方向**

### **(1)中医心理学奠基**

- **首部全国统编教材**:1986年主编我国第一部中医心理学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心理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中医心理学正式成为独立学科。

- **学科体系构建**:提出“中医心理学”学科框架,系统整理中医情志理论、心理病机及心理疗法(如情志相胜、移精变气等)。

- **国际影响**:推动中医心理学走向世界,曾赴日本、美国等地讲学,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 **(2)中医遗传学开创**

- **首提“中医遗传学”概念**:1990年代率先研究中医体质遗传、疾病易感性等,出版《中医遗传学概论》。

- **实验研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肾为先天之本”的遗传学基础,发表多篇SCI论文。


### **(3)其他研究领域**

- **中医体质学**:参与构建中医体质分类体系。

- **中医文化学**:研究《黄帝内经》哲学思想,提出“中医文化基因”理论。


## **2. 主要著作**

王米渠教授著述丰富,涵盖中医心理学、遗传学、文化学等领域,代表作包括:

- **《中医心理学》**(1986,首部全国统编教材)

- **《中医遗传学》**(1997,国内首部专著)

- **《中医心理治疗》**(2000)

- **《中医体质学》**(合著)

- **《内经心理学思想研究》**(1985)

- **《中医文化基因论》**(2010)


## **3. 学术任职与社会影响**

- **学术职务**:

- 中国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创始人之一

-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心理学研究室主任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分会顾问

- **荣誉奖项**:

-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 被授予“中医心理学终身成就奖”


## **4. 临床特色**

- **擅长领域**:

- 情志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的中医心理治疗

- 体质调理与遗传相关疾病的防治

- **治疗特点**:

- 结合“情志调摄+药物+气功导引”综合疗法

- 强调“先天体质+后天调养”的个性化治疗


## **5. 学术传承**

- **培养人才**:指导数十名硕博研究生,部分学生已成为中医心理学、遗传学领域骨干。

- **学科推广**:在全国多地举办中医心理学培训班,推动学科普及。


### **总结**

王米渠教授是**中医心理学奠基人**和**中医遗传学开拓者**,其学术贡献不仅构建了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还推动了中医与现代科学的交叉研究,影响深远。如需更详细资料,可查阅其著作或成都中医药大学相关档案。


王克勤(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 **王克勤(1941年— )——中医心理学奠基人、中医神主学说创立者**


王克勤,男,1941年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我国**中医心理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医神主学说**的创立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身)。


## **1. 学术背景与研究方向**

### **(1)教育经历**

- 1979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班**,成为我国首批中医硕士学位获得者之一。

- 早年曾就读于包头工业专科学校、南京航空学院,后因家学渊源转向中医。


### **(2)主要研究领域**

- **中医心理学**:系统整理《内经》中的心理学思想,提出“**中医神主学说**”,强调“**形神合一**”整体观及“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中医基础理论**:深入研究《内经》,尤其关注“七情致病”理论及心神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 **心身医学**:主张“**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结合药物与心理疗法治疗心身疾病。


## **2. 主要学术贡献**

### **(1)创立“中医神主学说”**

- 提出“**神主学说**”,认为“**神**”(心理、精神)在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中起主导作用,系统阐述“形神合一”理论。

- 该学说成为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影响后续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 **(2)推动中医心理学学科建设**

- 1980年代参与**中医心理学**学科创建,与王米渠(成都)、薛崇成(北京)等共同推动该学科成为独立研究领域。

- 主编《**中医心理学**》(日文版《中国汉方心身医学》),并参编多部相关著作。


### **(3)临床与科研成就**

- **临床专长**:擅长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心理疾病、心身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强调“**心理-生理-社会**”综合干预。

- **科研项目**: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如“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经络感传现象研究”等,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 **3. 主要著作与论文**

### **(1)代表性专著**

- **《中医神主学说》**(个人专著,系统阐述其核心理论)。

- **《中医心理学》**(主编,国内早期中医心理学教材之一)。

- **《中医临床大全(内科)》**(参编)。

- **《老年中医养生》《中医适宜技术手册》**(主编)。


### **(2)学术论文**

- 发表论文、译文**150余篇**,涉及《内经》心理学思想、中医情志理论、心身疾病治疗等。

- 代表作包括《试谈七情理论的临床应用》《谈谈〈内经〉的“治未病”》等。


## **4. 学术任职与社会影响**

### **(1)主要职务**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顾问**。

-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资深编委**(1984年起参与编纂)。


### **(2)荣誉与奖项**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身,1992年)。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


## **5. 学术传承与影响**

- **培养人才**:作为硕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中医心理学、心身医学方向的研究生。

- **学科推广**: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开设**中医心理学研究室**,推动该领域的临床与科研结合。


### **总结**

王克勤教授是我国**中医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其创立的“**中医神主学说**”为该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他长期致力于中医心理学、心身医学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如需更详细资料,可查阅其著作或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相关档案。


王朝勋(辽宁中医学院)


根据搜索结果,王朝勋是辽宁中医学院的学者,曾与郑洪新、王继伟、李玉华等人在1997年合作发表了题为《怒伤肝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探析》的论文,该文刊登于《辽宁中医杂志》1997年第5期,并被引用115次,下载582次。这篇论文探讨了中医理论中“怒伤肝”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之间的关系,属于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的跨学科研究。


目前搜索结果中未提供更多关于王朝勋的具体职务或研究方向细节。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学术贡献或后续研究,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如知网)查询其发表的其他文献。


尤焕文(成都军区军医学校)


尤焕文(1924年-)是成都军区军医学校的著名中医学者,其学术背景和贡献可概括如下:


### 1. **学术背景与家学渊源**

- 出生于江苏无锡,系中医喉科名家尤仲仁的后人,自幼受家族医学熏陶(父尤月岩、母何月仙、叔尤以笙均为中医从业者)。

- 1950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8年进入成都中医学院高研班深造,1961年毕业。


### 2. **职业经历与职务**

- 长期任职于成都军区军医学校,历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专家室专家等职。

- 曾兼任全军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军区医学科委会副主任委员暨中医学会名誉会长等社会职务。


### 3. **研究方向与临床专长**

- 擅长治疗脾胃病证及咽喉疾病,继承并发展了家族喉科诊疗技术。

- 在中医理论研究中,其论文《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及其新发展》获1985年解放军科技成果三等奖,体现了对传统理论的现代阐释。


### 4. **著作与学术影响**

- 著有《中医免疫》《中草药学》等6部著作,总字数约45万,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尤焕文的学术生涯融合了家学传承与现代医学教育,尤其在中医喉科与脾胃病领域贡献显著。如需更详细的著作目录或学术活动记录,建议通过中医古籍出版社或相关学术数据库进一步查询。


包克新(暨南大学医学院)


关于 **包克新(暨南大学医学院)** 的公开信息较为有限,目前可整理的内容如下:


### **1. 学术背景与研究方向**

- **所属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具体系所或职称未明确提及)。

- **研究领域**:可能与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相关,但需进一步核实。


### **2. 学术活动与发表文献**

- 在部分学术数据库中(如中国知网、万方等),可检索到署名“包克新”参与发表的论文,但具体研究方向需结合文献内容判断。

- *示例*:曾与其他学者合作发表过医学类论文(如临床病例分析、教学研究等),但未形成显著的高被引成果。


### **3. 其他公开信息**

- 目前未检索到其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获奖记录或代表性著作。

- 在暨南大学医学院官网的公开师资介绍中未发现详细个人页面(可能为退休教师、非教研岗或信息未更新)。


### **建议进一步核查的途径**

1. **学术数据库**: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平台,以“包克新+暨南大学”为关键词检索其发表文献。

2. **院校联系**:咨询暨南大学医学院教务或人事部门,获取其具体职务或研究方向。

3. **社会网络**:部分学术社交平台(如ResearchGate)可能有其学术主页。


如需更具体的信息(如特定论文或职称),可补充说明以便定向检索。


白晓东(湖南中医学院)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没有找到与“白晓东(湖南中医学院)”相关的信息。搜索结果中提到的白晓东医生主要集中在武警总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烧伤整形科,擅长慢性巨大皮肤创面修复、烧伤救治、瘢痕治疗以及美容整形手术等领域。


如果您需要查找湖南中医学院的白晓东相关信息,建议提供更具体的线索(如专业领域、职称等),或者尝试在更相关的医学数据库、湖南中医药大学官网或地方医疗平台上查询。


叶锦先(福建中医学院)


根据搜索结果,**叶锦先**是福建省著名的中医专家,尤其在药膳研究和中医养生领域有深厚造诣。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信息:


### 1. **个人简介**

- **职务**:福建药膳研究会会长、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评委会委员。

- **学术背景**:原福建中医学院食养学、中医心理学、医学气功研究室主任,康复教研室主任,北京现代管理学院科技管理系研究员。

- **国际任职**: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天然药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 2. **专业领域**

- **擅长方向**:

- 中医食疗、药膳调理、膏方养生。

- 治疗痒疹、痹症、癌症、神经症、溃疡病等疑难杂症。

- **临床经验**:从医60余年,结合中西医方法,尤其注重药膳辅助治疗。


### 3. **社会贡献**

- **义诊与讲座**:长期参与公益医疗活动,如:

- 在宁德古田凤埔乡社教期间组建医疗室,为贫困群众义诊。

- 多次受邀在福州大学、海峡都市报名医门诊等地举办健康讲座。

- **膏方推广**:倡导使用平价药材制作膏方,让更多普通患者受益。


### 4. **著作与荣誉**

- **出版专著**:包括《抗癌方法研究》《实用药膳研究精撰培训教材》等十余部。

- **荣誉**:获评“中国先进老科学技术工作者”称号。


### 5. **近期动态(截至2018年)**

- 作为退休教授,曾向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捐赠图书。

- 此前在福州博医汇中医馆定期坐诊(每周一、二、四、五下午;周三上午)。


如需更详细的坐诊信息或最新动态,建议联系福建药膳研究会或福建中医药大学。


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


朱文锋(1941年7月—2009年5月23日),湖南常德人,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诊断学家、中医教育家**,在中医诊断学、中医心理学、中医标准化研究等领域贡献卓著。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信息:


### **1. 个人简介**

- **出生地**:湖南常德

- **教育背景**:1960年保送至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习,196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 **主要职务**:

- 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

-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 《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特约编辑

- **荣誉称号**:

- 湖南省劳动模范(1982年)

- 湖南省优秀教师(1985年)

-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1年)。


### **2. 学术贡献**

#### **(1)中医诊断学的标准化与现代化**

- 提出“**证素辨证**”理论,将中医辨证要素归纳为**病位、病性、病势**三大类共48项,使中医诊断更加规范化。

- 研制**“中医数字辨证机”**(1979年)和**“中医辨证论治电脑系统”**(1985年),首次实现中医全病域的计算机辅助诊疗。

- 主持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997年),成为**国家标准**,推动中医诊断的规范化。


#### **(2)中医心理学研究**

- 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医心理学研究**,提出**“以情胜情”“移情易性”**等心理治疗方法。

- 主编**《中医心理学》**教材,构建中医心理学学科体系。


#### **(3)教育与著作**

- 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六版、七版),影响深远。

- 出版专著**38部**(如《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等),发表论文**220余篇**。

- 培养硕士21名、博士22名,为我国中医诊断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 **3. 社会影响与评价**

- 被誉为**“中医诊断学泰斗”**,其学术思想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 2024年仍有学者发表文章,继承其学术思想,如**眼部诊断研究**。

- 其**讲课实录**(如《朱文锋中医诊法学讲课实录》)被整理出版,成为中医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 **4. 逝世与纪念**

朱文锋于**2009年5月23日逝世**,享年68岁。他的学术遗产仍在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尤其在**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方面影响深远。


如需更详细的学术著作或临床案例研究,可查阅其专著或相关学术论文。


孙泽先(辽宁中医学院)


孙泽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心理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尤其在**归根心理学**和**意向流管理学**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 **1. 个人背景**

- **出生与教育**:1946年出生于辽宁昌图,1965年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后转向中医研究,1978年考入辽宁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1981年留校任教。

- **学术经历**:

- 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主讲**中医气功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心理学、道德经选讲**等课程。

- 曾在新西兰惠灵顿行医并讲学三年,具备中英双语教学能力。

- 参与编写**全国首部《中医心理学》教材**,是国内最早的中医心理学研究者之一。


### **2. 学术贡献**

#### **(1)归根心理学与归根疗法**

- **理论来源**:融合**儒、释、道**修炼技术,结合**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和**荣格集体无意识**,提出“归根意识”概念,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无根综合征”(现代人因过度理性化而与内在元神割裂)。

- **核心方法**:

- **归根加持诀**:通过口诀调整心理状态。

- **归根洗髓法**:结合气功调息,净化杂念。

- **归根太极拳**:以动求静,促进身心和谐。

- **实践效果**:初步修炼可带来“**好心境、好胃口、好睡眠、好思路**”四效。


#### **(2)意向流管理学**

- **理论框架**:基于**大乘唯识学**和**布伦塔诺描述心理学**,提出“意向流”概念,认为心理活动是“表象—判断—情欲”三环节的动态流动。

- **心理三境界**:

- **物理境界**(可量化,如生理反应)。

- **心理境界**(可描述,如情绪思维)。

- **天理境界**(超越语言,需修炼体验)。

- **应用**:用于心理疗愈,如调整**极化思维、情欲失衡**等问题。


### **3. 社会影响**

- **国际交流**:2007年受邀赴维也纳介绍归根心理学,获欧洲学者认可。

- **临床与教学**:

- 经常在北京、南京、杭州、深圳等地开设工作坊,推广归根疗法。

- 参与**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与杨秋莉等专家探讨中医心理学在社会心理服务中的应用。

- **著作**:

- 《归根心理学》(1990年教材)。

- 《意向流管理学》系列论文(2023年)。


### **4. 核心观点**

- **“元神与识神”理论**:

- **识神**(后天理性思维)过度发展会导致焦虑、抑郁。

- **元神**(先天悟性本能)是心理健康的根基,需通过修炼(如气功、归根疗法)唤醒。

- **“负熵”概念**:现代人因信息过载导致“心理熵增”,归根疗法通过调息、太极拳等减少混乱,恢复秩序。


### **5. 近期动态(2025年)**

- 仍在推广**归根疗法实修班**,结合**气功、道德经智慧**帮助现代人缓解焦虑、改善睡眠。

- 学术上继续完善**意向流管理学**,探索中国传统心理学与现代科学的融合。


如需了解孙泽先的具体课程或著作,可参考辽宁中医药大学或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的相关资料。


刘美文(河北中医学院)


根据搜索结果,关于 **刘美文(河北中医学院)** 的信息整理如下:


### **1. 学术背景与职业经历**

- **毕业院校**:1965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

- **任职机构**:

-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曾任河北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

- 石家庄市中医学会副会长。

- 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具有近40年临床经验。


### **2. 研究方向与临床专长**

- **擅长领域**:

- **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气喘、咽喉炎、鼻炎等。

-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

- **心脑血管疾病**及**皮肤病**(如痤疮、更年期综合征)。

- **特色诊疗**:对顽固性头痛、久治不愈的咳嗽、难治性咽炎等有独特疗法。


### **3. 学术贡献与著作**

- **论文发表**: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 **主编著作**:

- 《历代监证格言选粹》

- 《中医学说与临床》

- 《胃肠疾病古今效方》

- 《胃病全言方666》。


### **4. 社会影响与传承工作**

- 2024年参与**北京同仁堂中医传承工作站**拜师仪式,作为导师收徒,推动中医“师带徒”传承模式。

- 曾任河北中医学院教师,参与中医教育管理研究,如《从管理入手提高中医教育质量》(1997年)。


### **5. 其他信息**

- 目前未检索到其最新任职动态,可能已退休或调整研究方向。


如需更详细的研究论文或最新动态,建议通过**中国知网**或**河北中医学院官网**进一步查询。


杜文东(南京中医学院)


杜文东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内**医学心理学与中医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尤其在**中医情志病研究**和**中西医结合心理治疗**方面有突出贡献。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 **1. 个人背景**

- **现任职务**:

-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常务理事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心理学)带头人


- **教育经历**:

-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医学心理学、中医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2. 学术贡献**

#### **(1)中医情志病研究**

- **理论创新**:

- 提出“**情志致病的中医心理机制**”,结合传统“七情学说”与现代心身医学,系统研究情绪(如忧、思、怒)对脏腑功能的影响。

- 主编《**中医心理学临床研究**》等教材,推动中医情志病的规范化诊疗。


- **临床实践**:

- 擅长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心身疾病,强调“调神”与“调身”结合。


#### **(2)中西医结合心理治疗**

- **整合疗法**:

- 将**认知行为疗法(CBT)**与中医“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治法结合,开发针对慢性病的心理干预方案。

- 参与制定《**中医心理保健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


- **科研项目**: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项目,研究“中医情志调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3. 社会影响**

- **教学与培训**:

- 主讲《医学心理学》《中医心理学》课程,培养大批中西医结合心理专业人才。

- 多次受邀在**国际心身医学会议**(如世界中医药大会)作专题报告。


- **科普与公益**:

- 在江苏省中医院开设“心身门诊”,长期参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 接受央视、《健康报》等媒体采访,普及中医心理养生知识。


### **4. 代表著作**

- 《中医心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 《情志病中医特色诊疗》

- 《中西医结合心身疾病研究进展》


### **5. 近期动态(2025年)**

- 仍活跃于学术一线,指导研究生开展“人工智能辅助中医情志辨证”研究。

- 定期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出诊(具体排班需查询医院官网)。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出诊信息或学术成果,建议通过**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或**江苏省中医院**官方渠道查询。


吴凤珍(黑龙江中医学院)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没有找到与 **吴凤珍(黑龙江中医学院)** 直接相关的信息。


不过,搜索结果中提到了以下两位可能与“吴凤珍”相关的医学人士,但均未明确关联到黑龙江中医学院:


1. **吴凤珍(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

- 女,1966年出生,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急诊科临床与教学工作,擅长急性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症救治,目前从事预防保健及老年病诊疗工作。


2. **吴效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病首席专家,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研究闻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如研究领域、任职时间等),我可以尝试进一步检索。或者,您是否指的是其他同名人士?


张六通(湖北中医学院)


张六通是湖北地区知名的**中医经络学专家**,尤其在**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方面有深厚造诣。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信息整理:


### **1. 学术背景与职务**

- **所属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原湖北中医学院)教授,长期担任针灸经络学科带头人。

- **学术职务**:

-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会常务理事

- 湖北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评审专家


### **2. 研究方向与贡献**

#### **(1)经络理论创新**

- 提出“**经络动态平衡学说**”,强调经络功能与人体气血运行的实时调控关系,为针灸治疗慢性病提供新理论依据。

- 主编《**现代经络学研究**》等专著,系统梳理经络实证研究成果。


#### **(2)针灸临床技术**

- **特色疗法**:

- 创立“**通督调神针法**”,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 擅长结合电针与艾灸治疗骨关节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

- **科研转化**:主持开发“智能经络检测仪”原型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3. 社会影响**

- **国际交流**:多次赴日本、德国讲学,推动针灸标准化研究。

- **公益诊疗**:在武汉社区开展“针灸防治老年病”项目,受益超2000人次。


### **4. 代表著作**

- 《针灸经络学》(全国中医药高校规划教材)

- 《通督针法临证录》(临床案例集)


### **5. 近期动态(2025年)**

- 仍定期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每周二、四上午)。

- 指导团队研究“经络信号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如需具体出诊信息,建议联系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官网查询。


闵范忠(广西中医学院)


以下是关于 **闵范忠(广西中医学院)** 的详细信息整理:


### **1. 基本信息**

- **姓名**:闵范忠

- **性别**:男

- **出生年份**:1939年

- **籍贯**:山东省济南市

- **职称/职务**:

- 广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曾任广西中医学院大内科主任、医疗系主任

-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


### **2. 教育与职业背景**

- **毕业院校**: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

- **主要任职机构**:

- 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含仁爱分院)

- **学术兼职**:

- 澳门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荣誉会长

- 《中医药临床杂志》特邀编委

- 《现代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 **3. 临床专长与学术思想**

- **擅长领域**:

- 消化系统疾病(肝胆、脾胃、肠病)

- 外感疾病及内伤杂病(如情志病、慢性咳嗽等)

- **学术思想**:

1. **衷中参西**:以中医理论为主,结合现代医学。

2. **宏观与微观辨证结合**:注重现代检测技术辅助诊断。

3. **重脾胃与肝胆论治**: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善用疏肝利胆法治疗杂病。


### **4. 科研成果与著作**

- **科研奖项**:

- 1996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主持课题)

- **代表著作**:

- 《中医内科学》《新编中医心理学》《心身医学概论》等

- **主要论文**:

- 发表论文40余篇,涉及《伤寒论》研究、情志致病机制等。


### **5. 传承与影响**

- **学术传承**:

- 培养硕士8人、博士2人,指导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如程纬民、张振千等)。

- **荣誉称号**:

- “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名老中医”。


如需更详细的论文目录或临床案例,可通过 **中国知网** 或 **广西中医药大学官网** 进一步查询。


何清平(广西中医学院)


以下是关于 **何清平(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 的详细信息整理,综合多来源信息并标注引用:


### **1. 基本信息与学术背景**

- **职称/职务**:

-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 历任广西中医学院基础部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 **学术荣誉**:

- 获“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政府表彰。

- 多次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奖。


### **2. 研究方向与学术贡献**

- **主要领域**:

- **中医基础理论**:聚焦脏象理论、内经研究及中医心理学。

- **中医心理学**:开创性建立中医心理学新学科,推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中医学的应用。

- **中医养生学**:研究睡眠与天人相应理论的关系,提出“顺时睡眠”“子午睡眠”等观点。

- **代表性成果**:

- 发表论文28篇,被引20次,H指数3(内容涵盖中医教育、养生理论等)。

- 主编或参编《中医心理学》《中医学说与临床》等著作及教材。

- 主持国家级、省厅级课题多项,如“中医药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研究”(1995年)。


### **3. 教学与管理活动**

- **课程教学**:

- 主讲《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中医心理学》等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 **教育改革**:

- 提出“面向农村基层,立足实际应用”的中医药教育方针,强调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 在1997年广西中医学院教学改革中,倡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建设为重点的发展策略。


### **4. 学术兼职与社会影响**

- **重要职务**:

-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委员。

- 广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西中医药》编委。

- **行业影响**:

- 其中医心理学研究在广西及全国中医院校产生广泛影响,推动相关课程设立。


### **5. 近期动态(截至2025年)**

- 目前仍活跃于学术领域,但未检索到最新职务变动信息。其部分研究(如睡眠理论与养生)仍被后续学者引用。


如需完整论文列表或具体课题详情,可通过 **中国知网** 或 **广西中医药大学官网** 进一步查询。


旷惠桃(湖南中医学院)


以下是关于 **旷惠桃(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 的详细信息整理:


### **1. 基本信息与学术背景**

- **职称/职务**: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国家级名老中医、湖南省名中医、医院首届名医。

- **教育经历**:

- 1973年本科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医疗系

- 1982年获湖南中医学院医学硕士学位,师承张海清教授。


### **2. 临床专长与研究方向**

- **主攻领域**:

- **风湿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

- **肾病**: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内科疑难杂症**: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及亚健康调理。

- **特色制剂**:

- 研发“三虎丸”(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克颗粒剂”(痛风)、“益肾颗粒剂”(慢性肾病)等,临床疗效显著。


### **3. 学术贡献与科研成果**

- **著作与论文**:

- 主编《中西医结合内科用药指南》《旷惠桃临床经验集》《中医本草疗法》等20余部著作。

- 发表论文80余篇,涉及风湿病机制、经方应用及痛风治疗等,部分论文被高频引用。

- **科研项目**: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课题4项,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3项。


### **4. 学术兼职与社会影响**

- **重要职务**:

- 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传承工作**:

- 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0余人,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如弟子王莘智、吴伊莹等)。


### **5. 近期动态(截至2025年)**

- 仍活跃于临床一线,每周一、三、五上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诊。

- 其研发的制剂(如“痛风克颗粒”)仍在广泛应用。


如需完整论文列表或门诊详情,可通过 **湖南中医药大学官网** 或 **中国知网** 进一步查询。


杨嘉进(北京中医药学院)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没有找到与 **杨嘉进(北京中医药学院)** 相关的明确信息。


不过,搜索结果中提到了 **杨嘉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但未提及“杨嘉进”这一名字。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如研究领域、任职时间等),我可以尝试进一步检索。或者,您是否指的是其他同名人士?


胡永年(湖北中医学院)


以下是关于 **胡永年(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 的详细信息整理:


### **1. 基本信息与学术背景**

- **出生年份**:1952年2月(湖北省浠水县)。

- **教育经历**:197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 **职称/职务**:

-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 曾任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

- 现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 **2. 研究方向与学术贡献**

- **主要研究领域**:

- **中医心理学**:聚焦“常见心身疾病的中医药与心理防治规律”。

- **内经及中医基础理论**:长期从事《黄帝内经》相关研究。

- **代表性成果**:

-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内容涵盖中医心理学、内经理论等。

- 主编或参编《医学心理学》《中医心理学》《黄帝内经析义》《本草纲目类编》等10余部著作。

- 担任全国高等中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规划教材《护理心理学》主编。

- 主持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


### **3. 社会活动与行业影响**

- **学术兼职**:

-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 武汉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 **近期动态(2023年)**:

- 以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身份参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调研工作,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技术应用。


### **4. 教学与人才培养**

- **主授课程**:

- 《内经选读》《中医心理学》等。

- **培养方向**:

- 指导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中医心理学、心身疾病防治等。


如需更详细的论文或课题信息,可通过 **中国知网** 或 **湖北中医药大学官网** 进一步查询。


赵娣桃(河北中医学院)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没有找到与 **赵娣桃(河北中医学院)** 直接相关的具体信息。


不过,搜索结果中提到了河北中医学院(现河北中医药大学)近期的一些动态,包括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考核结果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获批,但未提及“赵娣桃”这一名字。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如研究领域、任职部门或时间范围等),我可以尝试进一步定向检索。或者,您是否指的是其他相关人士?


施 毅(福建中医学院)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关于 **施毅(福建中医学院)** 的信息整理如下:


### **1. 学术背景与职业经历**

- **毕业院校**:1978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主要职务**:

- 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 厦门德琳健康管理公司首席健康顾问。


### **2. 研究方向与学术贡献**

- **研究领域**:

- **健康产业与创新创业**:曾受邀回母校(福建中医药大学)作《看懂趋势 挑战自我——谈中国健康产业“黄金十年”的创业商机》专题讲座,结合自身创业经历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

- **中医学术传承**:1987年参与福州地区青年中医学术研究会筹备工作,任筹备组组长,推动青年中医学术交流与经验传承。

- **中医养生与体质调理**:多次举办公益讲座,如《个性化体质调理与中医养生》,推广中医健康管理理念。


### **3. 社会活动与行业影响**

- **学术兼职**:

- 南京自然医学会理事

-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师

- 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特聘讲师。

- **行业推广**:

- 长期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结合心理健康与中医养生,推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健康模式。


### **4. 其他同名人士区分**

- 搜索结果中另有一位 **施毅(骨科医生)**,1968年出生,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任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骨关节疾病诊治,与福建中医学院的施毅并非同一人。


如需更详细的学术著作或最新动态,建议通过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友会** 或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进一步查询。


徐 川(成都中医学院)


以下是关于 **徐川(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 的详细信息整理,综合多个来源并标注引用:


### **1. 基本信息**

- **姓名**:徐川(原名作银)

- **性别**:男

- **出生年份**:1938年

- **籍贯**:四川省永川市(今重庆市永川区)

- **毕业院校**:196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


### **2. 职业经历与职务**

- **任职机构**: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要职务**:

- 1964年:任政治辅导员,辅导学生马列主义理论课。

- 1973年:任院团委书记,专职从事共青团和学生工作。

- 1980年:任学生处处长兼团委书记。

- 1981年:筹建德育教研室并任主任,后兼任中医心理学研究室主任。

- 1991年:任成都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 1995年:晋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授。


### **3. 学术贡献与研究方向**

- **教学领域**:

- 主讲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本科生课程《形势与政策》《医学伦理学》等。

- 指导学生创办《中医学与辩证法》杂志。

- **著作与教材**:

- 主编或参编《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基础》《人生哲学》等教材。

- **科研与思政教育**:

- 提出“竞争、激励、约束”三机制,强调“两课、校园文化、学生公寓、学生集体”四建设。

- 主持四川省教委课题“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4. 社会影响与荣誉**

- **学术兼职**:

- 四川省高校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1991年)。

- 全国中医药院校学生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1993年)。

- **其他贡献**:

- 1974年参与《成都中医学院通讯》创刊,题写封面刊名。


### **5. 近期动态**

- 目前未检索到其最新任职信息,可能已退休。其教育管理理念仍影响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思政工作体系。


如需更详细著作或论文列表,建议通过 **中国知网** 或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史档案** 进一步查询。


钱汉云(湖北中医学院)


根据搜索结果,关于 **钱汉云(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 的信息整理如下:


### **1. 学术背景与职业经历**

- **所属机构**: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曾在该校从事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

- **临床研究**:

- 1975年起,运用自拟“呕停方”敷脐治疗神经性呕吐,并在1996年发表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道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

- 参与老年病的中医康复治疗原则研究,探讨老年人疾病的中医调治特点。


### **2. 主要学术贡献**

- **代表论文**:

- 《呕停方治疗神经性呕吐30例》(1996年,湖北中医杂志)。

- 《论老年病的中医康复治疗原则》(与邱幸凡合著)。

- **研究方向**:

- 神经性呕吐的中医外治法(如敷脐疗法)。

- 老年病的中医调治策略,强调“祛邪必须有度”以适应老年人体质特点。


### **3. 学术合作**

- 曾与 **邱幸凡**(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合作研究老年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探讨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相应治疗原则。


### **4. 其他信息**

- 目前未检索到其最新任职动态,可能已退休或调整研究方向。

- 如需更详细的论文或临床案例,可通过 **中国知网** 或 **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史档案** 进一步查询。


综上,钱汉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外治法(如敷脐疗法)和老年病康复领域,其“呕停方”治疗神经性呕吐的研究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常存库(黑龙江中医学院)


以下是关于 **常存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的详细信息整理,综合多个来源并标注引用:


### **1. 基本信息**

- **姓名**:常存库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55年3月8日

-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 **所属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2. 学术背景与职务**

- **教育经历**:医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医医史文献及中医药产业史。

- **主要职务**:

- 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 现任基础医学院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

- 1996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 **3. 研究方向与学术贡献**

- **主要研究领域**:

- **中医医史文献**:聚焦中医学理论的历史演变、哲学基础及文化背景。

- **医学与哲学**:探讨中医的科学性、方法论及中西医比较。

- **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医药的产业价值与社会影响。

- **代表性成果**:

-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如《中医学的文化哲学研究》《中国医学史》)。

-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中医骨伤科发展史》。

-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厅局级奖5项。


### **4. 社会兼职与学术影响**

- **重要职务**:

- 中华医学会医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 黑龙江省医史专业委员会主任

- 《医学与哲学》《中医正骨》特邀编委。

- **学术活动**:

- 2025年赴山东滨州考察中医药发展,并作《医道玄谈:中西医比较泛论》专题讲座。

- 长期参与中医文化传播,主讲《中国传统哲学》《中医学导论》等系列课程。


### **5. 人才培养与传承**

- **指导学生**:

- 培养博士毕业生5名,硕士毕业生14名。

- 指导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中医学术思想史、中西医结合理论等。

- **教学风格**:以博学、严谨著称,注重哲学思维与医学实践结合。

(来源:转自美篇)


10.jpg

图2 2023年7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中医心理师岗位能力培训认证培训教材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第四期)

------------------------

报名咨询:阿呆老师,13720180269

~阿呆老师.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