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卫生领域,有这样一群开拓者,他们深耕中医心理学近四十年。如今,他们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促成了中医心理师专业群体的形成,而且这一专业群体还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控局的一致认可。在《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 年版)》(国卫财务发〔2023〕27 号)中,中医心理师正式被确认为卫生人力继医、护、技之后的第四大类专业岗位(医 / 护 / 技 / 中医心理师)。

作为一个新兴的心理专业,中医心理师吸引了众多中医心理学爱好者的目光。大家对其服务的场景与群体充满好奇,也对中医心理服务的市场前景满怀期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分析一下。

《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 年版)》主要是针对医疗机构的患者服务制定的规范。但中医与心理的作用远不止于医疗,它们在疾病预防方面,也就是中医所说的 “治未病”、心理领域的 “促进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中医心理师的服务场景绝不仅限于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之外,还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等待开拓。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详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结合发〔2023〕3 号)则为这一应用提供了行业政策规范。

在 “中西医并重” 的法规规定以及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指引下,中医心理师的发展势头强劲,以下三大场景更是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家庭应用场景:传承中医,从娃娃抓起

在中国的家庭里,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一些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心理技术融入家庭可谓顺理成章。我们只需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推动,就能让其生根发芽。邓小平先生曾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中医文化传播方面,宝妈群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宝妈们学习中医心理适宜技术,不仅可以服务于孩子,运用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技术哺育孩子,让孩子从小感受传统文化与中医的魅力,在心中播下中医文化与技术的种子,长大后不被西方文化轻易侵蚀;而且,这些技术还能应用于家庭的其他成员,让全家都受益。比如,当孩子出现睡眠问题时,宝妈可以运用中医心理的按摩手法,帮助孩子舒缓情绪,改善睡眠;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产生焦虑情绪时,也能借助中医心理技术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气氛。

二、社区应用场景:守护社区居民身心健康

每个社区都设有党群活动中心,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适宜技术在这里大受欢迎。这些技术既是专业技术,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过往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它们的魅力,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封城期间,中医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效解决了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极大地缓解了居民因焦虑紧张而产生的躯体化症状。在社区活动中,专业的中医心理师可以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运用中医心理知识,如五行情绪理论,帮助居民了解情绪与身体的关系;还可以现场进行中医按摩、艾灸等适宜技术的示范,教居民如何通过简单的自我操作来缓解身体疲劳和心理压力。

三、养老机构及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助力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的身心保健来说,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技术是绝佳选择。像中医的推拿按摩,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身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书画练习、诗词歌赋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传统音乐艺术则可以舒缓老年人的情绪,带来心灵的慰藉。

目前,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养健康促进分会与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已于 2025 年正式联合开办中医心理师专业能力认证培训。首批学员在 6 月上旬已经完成学习并通过考试,目前正在进行专业能力认证考核。在未来的养老照护中,养老照护者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活照护,心理陪护和中医养护将成为必备技能。在一些养老机构,已经引入了中医心理服务,为老人提供情志调理、中医康复训练等服务,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003.png

这三大中医心理师的应用场景及所服务的群体,必然会开创一个全新的中医心理服务市场。就像当下火爆的口腔医疗保健市场一样,未来,中医心理养生保健服务市场也必将受到广大家庭和老年人的青睐。

如果你热爱中医和心理学,如果你渴望在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一展身手,那么中医心理师专业能力认证培训就是你的绝佳选择。在这里,你将学习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投身于这个充满前景的行业做好充分准备。快来加入我们吧,一起开拓中医心理服务的广阔天地!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

------------------------

报名咨询:阿呆老师,13720180269

~阿呆老师.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