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自杀已经很不幸,自媒体“责善”不要再伤人 5 年前 阅读(3972) 评论(0) 作为医者表现出来的社会行为应该充满着仁慈和良善,哪个人没有正义之心?但当与自己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还能保持正义,舍弃自己应得的利益,那才是真正的正义。尤其是有医疗卫生专业背景的自媒体人,更要多展示治病救人的爱心,即使是纠正别人的错误,也要用阳明先生所说的“责善”。
疫后给天使多一分关爱 5 年前 阅读(4367) 评论(0) 沉痛悼念逝者,逝者的行为虽然遗憾,但对于活着的人将会有着无限的启示意义。此时最为悲伤的是逝者的亲人。媒界不宜再做任何可能加重逝者家属心理悲痛和不安举动。自媒体不要只关注流量,而应该关注良知,不断致良知。
一位将心理分析移植在汉字文化大树上的心理学家 ——浅谈汉字自由联想心理分析法 5 年前 阅读(4048) 评论(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言为心声”(意思是言语是心灵的声音,是人的内心思想的反映和表现形式),具有“两重性”
“我想转学” ——对一个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的心理咨询过程|“ 靠近我 · 温暖你 ” 5 年前 阅读(4439) 评论(0) 青少年是一个人身体发育最快、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建立的关键时期,社会多元化发展和自身发育的特点,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可能使其受益一生,这些问题若解决的不好,也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甚至改写其人生。
“家•公益”系列(三)抗疫,他们也是英雄 5 年前 阅读(4186) 评论(0) 向英雄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也要说一声:向你们致敬!你们让我们这些医务与心理工作者从你们身上看到了英雄气概,值得我们学习与致敬!
良知是一面照妖镜——浙大舆情发酵的社会心态思考 5 年前 阅读(4593) 评论(0) 大学不能只有良知,大学要更致良知,让每一个受到大学熏陶的学子,都展现良知,都能不断致良知。从心灵品质与人生境界提升来说,大学不能以造就能人为目标,而应该是造就君子、贤人为目的,君子和贤人有正面的示范效应。
【家 · 公益 】系列报道(二)——主题党日活动,助力家庭医生随访新冠肺炎康复患者 5 年前 阅读(4351) 评论(0) 今年,注定不平凡,因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闯入,6月,我院为响应武汉市妇联的号召,进驻武汉市经济开发区沌阳街社区,开展家公益-让家更温暖-助力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康复活动。
人人有良知社会才安顺——公交驾驶员张某钢报复社会案的社会心理反思 5 年前 阅读(6453) 评论(0) “七七事变”是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抹不去的历史记忆。安顺公交驾驶员张某钢仅因生活不顺报复社会,驾驶公交车载有37名乘客的公交车恶意投湖,致包括自己在内的21条人丧生,让人不寒而栗。从某个角度讲,“七七”这个日子将赋予人们外患与内忧的双重意义。
从高考生的情绪失控看教育改进 5 年前 阅读(4663) 评论(0) “三心教育”(即心灵品质教育、心学修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传统文化心理与现代心理科学的结合与融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中学生。
后疫情时代医疗安全的新威胁你注意到了吗? 5 年前 阅读(4163) 评论(0) 有效应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安全新威胁,可以从医院实施心理管理制度、临床科室普遍设置心理治疗师及普及患者(住院及慢性病门诊)心理健康体检三个方面着手。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心理机构如何做好公益,机构利益点应该摆在公益的后面 5 年前 阅读(5078) 评论(0) 即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既是非常必要的,但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心理机构,要更多地从自我反省的角度,做公益的初心是什么,是否符合社会的期待。是以公益为目标,还是仅仅以公益做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