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汉字装上“心理CT”:一场跨越古今的人机协作实验

为汉字装上“心理CT”:一场跨越古今的人机协作实验

2024年春季,一个关于“汉字自由联想心理分析”的询问,开启了我与马恩祥老师这段奇妙的协作之旅。我那时才意识到,这条探索之路,早已在一九八八年的上海复旦大学讲堂上,由一位青年学者播下了种子。
双节休闲:心理咨询师都可能经历的中西心理咨询伦理对冲

双节休闲:心理咨询师都可能经历的中西心理咨询伦理对冲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发源于西方的专业,其伦理体系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个人主义、科学主义和特定哲学观的烙印。当它进入一个拥有悠久集体主义传统和独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社会时,必然会产生碰撞、冲突与融合。
deep seek对关于“中医心理师”的解答

deep seek对关于“中医心理师”的解答

“中医心理师”在规范中的出现,是一个强烈的政策性开端,而非一个完善的终点。它标志着国家正大力推动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老年人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分析

老年人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不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精神层面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同样至关重要。老年人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复杂、多维且动态变化的。
“三情陪伴”:破解老年心理需求的中国式智慧

“三情陪伴”:破解老年心理需求的中国式智慧

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老年人的需求早已不限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对价值感的渴望、对健康与未来的焦虑,构成了更复杂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如何有效回应这些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中医心理师:老龄化社会的战略性蓝海职业

中医心理师:老龄化社会的战略性蓝海职业

人工智能时代,波及最大的可能是重构养老群体的职业专业,当养老护理大部分被人工智能替代后,传统的养老护理员可能面临大量失业或专业转型升级,未来老年群体的情景陪护可能转换为最主要的服务需要。
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疗法走向国际的预测分析(2025-2030)

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疗法走向国际的预测分析(2025-2030)

未来五年,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疗法将迎来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在全球心理健康危机加剧、多元文化主义兴起及中国软实力提升的共同推动下,源于中国哲学与医学传统的心理疗法将从边缘补充逐渐走向主流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