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2018年以来,笔者先后思考了两大问题,先是思考与分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完成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文集后,从2021年开始思考与实践中医心理及中医心理师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已经结束,一整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政策正陆续出台。2023年国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此同时,一直由民间倡导的中医心理师正式纳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国卫财务发[2023]27号)中医心理治疗操作的三个专业岗位之一(另两个是经中医心理治疗培训的中医师和护士)。

这不由得让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政策的前因后果的联想,笔者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这个经历与联想:
1988年,笔者发现汉字自由联想可以用来分析人的潜意识心理、个性与思维特征后,想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汉字自由联想心理分析技术,由于自己是一名公共卫生医师,不具备心理学的研究能力,因而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二年的医学心理函授课程系统学习,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1990年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的统一招生考试,我报考的是北京大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生,虽然社会心理学专业分还较高,但由于总分未达到,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在1993晋升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职称时,转而报考医学心理主管医师,从而正式成为一名专业心理医生。
主管医师证.jpg

等1999年晋升副高职称时,却报不了医学心理的副主任医师,问其原因,说是国家已经取消了心理医师职业,而心理治疗师是2002年才出来的,因此只能选择了与医学心理相近的健康教育专业。

副高职称证.jpg

近年从事社会心理服务思考及研究,自然少不了要好好地探寻一下这段政策变化的历史证据。笔者利用网络查询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第一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是1999年版,上面的的确有心理医师职业,排列在精神科医师之后。第二版第一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是2015年版,心理医师职业消失了,与心理医师相关联的职业是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笔者后来就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中级)的职业/专业资格证书,算是全程体验了这个心理职业的全周期变迁。在2022年,笔者在组织在与北京某机构共同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合作中心中医心理技术的培训时,也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合作中心的中医心理技术培训证书。

中医心理培训证书.jpg

在湖北省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2023年7月年我们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中医心理师岗位能力认证培训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及治疗方法》,没曾想到,国家相关部门就这么快地把“中医心理师”给认可以了,而且还是以“医/护/技/中医心理师”并列为第四大专业技术岗位的方式,着实让我们这些为中医心理师谋取合法地位的社会公民倍感激动与振奋。

由于国家三部门的文件只是综合在一个数千项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之中,中医心理师几乎还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就连医院管理者们也未必都有足够的认识。然而笔者在社会组织运营民非机构近十年,单纯从开改开放以来心理职业的变迁轨迹可以预见,中医心理师将是一个重要的新质生产力元素,在国家尚未对“中医心理师”做任何解读前,我想是给社会提供一个先行先试的机会,中国的改革都是国家或社会先试点,然后再来总结推广。中医心理师当前定位至少可以说是一个专业岗位,是发展中医心理学的主力军,是要将各个方面研究中医心理学的人群集中到一个有自己中医心理学的内涵下外延的专业群体。新质生产力是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中医心理师必然要按这样的方式发展。《中医药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均规定了实行“中西医并重”。如果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不考中医心理学理论及方法,那必然要有一个与之相并行的中医心理咨询师和中医心理治疗师,由于中医身心一体,预防为主,中医心理师就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集合体。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带头做起了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医疗服务技术规范(2023年版)》关于中医心理治疗操作的技术要求,这种培训不仅满足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心理治疗的人员资格规范需要,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医心理师专业群体的形成。
从文件规定到社会组织开展的中医心理治疗培训,医疗机构开设中医心理治疗的岗位就有了基本条件。当中医心理治疗成为医疗机构的新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后,必然产生一大批具有中医心理治疗专业岗位的中医心理治疗师。如果这些经社会培训的中医心理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到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则形成了另一专业取向的中医心理保健师。所以,中医心理师是中医心理治疗与中医心理保健两大专业的基础专业工作者,他们未来的进一步职业发展,则转为要么做中医心理治疗师,要么做中医心理保健师等等职业方向。
综上所述,在国家未制定出中医心理师的专业标准,未纳入职业之前,中医心理师就是一个专业岗位,各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正大光明的弘扬传统文化,招聘正规社会组织培养的中医心理技术人员,经过考核试用后,安排到中医心理师的岗位。
作为选择中医心理学的广大中医心理学爱好者,不要受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文化限制,要建立起自我认可、同行认可和社会认可的发展规律,如果你经过中医心理专业培训,还不认可自己是一个中医心理师,那又如何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呢?在一个倡导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我们首先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对自己所做的开拓性努力自豪,而不要老抱着,用人单位承认不承认、是不是国家资格证书。如今的时代,不是本本时代,而能能力时代、实力时代,更是一个需要充满自信与创新的时代。那种还把充斥西方文化的心理咨询学当着宝贝,而把充满活力与更富有实力的中医心理学视为不确定的状态,小心是被西方文化洗了脑。
最后,笔者预言,中医心理师的出现是国家和全社会通过近30年的努力,来消除西方文化背景浓厚的西方心理学的负面影响,通过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打造一个兼具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的中华民族新时代文化的心理助人新职业。中医心理师这个新专业群体将优先服务人民群众,成为民众自我医疗的健康教育工作者与教练、以及心理问题的身心一体化解决者,而不是把人民群众做催眠暗示的西方技术先行、文化洗脑在后的西方精神分析、认知与行为疗法的使用者。
中医心理师职业的发展,必然要从中医心理师专业岗位逐步发展为中医心理师职业,专业岗位的设置是基于人民群众的心理保健与医疗需求,而职业发展必然在此之后,是新技术发展与社会需要产生新职业,这种前后关系不可颠倒。期待中医心理师群体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杰出的贡献!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正在招生中

扫码报名:
图片

联系人:马老师

手机/微信:1880276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