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惹的祸,追超我的过,纠自我的错 ——心理咨询与治疗心得
在精神结构学说中,弗洛伊德将精神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阶层。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由性本能组成,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超我是精神结构中最后发展的部分。超我是从压抑本能要求而进化来的,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和自我理想部分,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本我和超我总是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自我总是试图调和这对相互冲突的力量。
精神结构学说在当今的心理治疗中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躯体健康也越来越好,这种生活环境强化了本我的力量,也就是本能的欲望也会随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提升。用一句传统俗话“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就能很好地理解。
另一方面,在一个互联网和高度社会化的时代,社会生活严重渗透到家庭及个人的物理及私密空间环境,人们的行为也越来越角色化,以致于人的精神结构中超我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对于本能活动的压抑越来越多。这在某种条件下不是让本能欲望消退,而是基于反作用力,让本能欲望更加强烈,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越发激烈,心理问题也就更多地发生。
物欲横流助长了本我的膨胀,社会化则强化了超我的作用。而社会文明发展的明显滞后,使得自我的成长环境并未成为平衡的第三方,从而形成了二强一弱的局面,使自我落后于本我与超我,根本上难以协调本我与超我。自我的自暴自弃,使得心理健康失去调控机制,从而出现情绪心理障碍。
在许多的家庭关系障碍来访者中,很多矛盾的起因来源于来访者本我的冲动行为,酿成负性心理事件后,又遭受超我的责难,使自我处于悔恨、自责、甚至自罪、自残的不良情绪心理状态。
其实本能是需要加以满足的或者加以疏导的。本我就像个婴儿,需要呵护,需要关爱,需要给予恰当的满足。然而不少来访者利用超我的力量,超我有时就像个苍老固执的老儿,时刻用道德绑架,简单粗暴地掐断了本我的本能行为,但又无法帮助其消除本能欲望,由于本能得不到满足,而致使严重的躯体或心理负反应。自我如果像个心智不成熟的成人,做不好本我、超我与自我的家长,协调不了彼此,要不屈服于本我,要不就屈服于超我,而无法呈现真正的自我。因此由本我、超我、自我的一方、双方或三方出了偏差,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究其责任,与其说是本我惹的祸,还不如说是超我的过,自我的错。
基于上述分析,在对来访者做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一阶段:要基于本我的实际,优先适度满足本能的欲望,以缓解身体的感受,消除躯体化症状及其情绪反应。
第二阶段:适当调整超我的要求,让超我接近环境实际。譬如一位男性来访者出轨后,妻子也谅解了,但却从此拒绝与其过夫妻生活,丈夫既沉溺于出轨的自责中,又因为再无性生活而产生一系列焦虑与抑郁情绪。从超我的处理来说,要么取得妻子的真正谅解,双方恢复正常的性生活,要么,通过工具解决性生理问题。如果来访者妻子不能配合来访者治疗或者来访者不接受工具解决性生理需求,来访者想重新回到出轨状态,咨询师应该是劝阻还是不劝阻?我国学者唐震在其《接受与选择》一书中,对超我给予了一种新的解释。他认为,超我是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超我是孤独的我,超我是博爱的我,超我是信仰中的我,超我是完善的我。从众多的来访者实际心理问题看,超我的提升,也是由低水平到高水平,其社会伦理要求,也是由低要求到较高要求,超我的提升切不可一蹴而就。
第三阶段:需要来访者通过调整认知或行为训练来实现超我与本我的平衡。认知疗法的运用是提升精神结构中自我的有效方法。具体要解决自信的提升,以及自卑感的消除。同时要解决对人际的信任问题。只有正视自我,提高自信,克服自卑,增加人际信任,才有可能让自我成长,从而与本我和超我相平衡。因此,认知行为疗法对于自我的成长尤其关键。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让来访者的心理成长,而心理治疗的目标是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障碍,最终也要实现来访者的心理成长。因此,心理治疗的开始阶段更着重于疗效的呈现,这样才有利于增强来访者对于治疗的信心。而心理咨询的开始阶段是基于咨访关系的建立,两者的起始目标并不相同。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更在乎咨询师是否适合自己,而心理治疗的来访者在看重心理治疗的效果。所以心理治疗并不能简单套用心理咨询的方法,而需要有更为助力于治疗效果展现的方法。所以,心理治疗的早期可能更侧重于本我问题的解决,而非超我问题的解决。
↓↓↓
医院管理师+心理治疗师+医务社工师
咨询及联系方式
(手机:13667177495 【微信同号】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