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周日写的《用社会学眼光看精神心理,我不认为有那么多精神心理障碍的人》引起一些网友讨论。其实,我以观点来做标题是基于如下几点考虑。

第一,用社会健康来弥补心理健康的社会性不足。心理健康是针对于个体而言,譬如个人觉得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那会选择寻求帮助与自我解决,而自我解决的措施包括寻求他人帮助及就医。而自我解决的方式可能自我疗疗愈、自洽、或者做隐蔽青年、隐蔽成人,甚至是主动辞世。而社会健康则是从家庭或社区(单位)认为此人健康并不存在健康问题。承认疾病是隐私就能很容易理解社会健康的概念。社会和谐稳定人人心理健康当然最好,但这永远只能是理想而非社会实际,而只有角色健康才是可以实现的现实。
将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并列,既让那些自觉心理不健康的人得到医疗,也可以让那些能保持角色健康的人与心理健康的人平等和谐生活在同一物理环境。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第二,更新社会观念,剔除那些心理少数。精神心理界曾经将同性恋定义为性变态。现在医学诊断标准中只将因同性恋而感到痛苦的人才认为是心理失健康的,这一部分心理少数人不也享受着正常人的社会认同而获得了自我解放吗?所以有必要对既往的精神心理诊断做观念更新。将那些无负面影响他人社会生活的心理少数群体从精神心理障碍中解放出来,譬如某些所谓的某某型偏执人格障碍。
第三,做文化自信者,采用中国标准,国际标准永远只是一个参照。精神疾病曾经有中国标准(CCMD-3),但好像的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都采用了国际标准(ICD-10\11)。笔者以为器质性疾病国际化诊断没什么问题,但与民族文化密切关联、社会性极强的精神心理障碍诊断国际化存在很大问题。我觉得老一辈精神心理大师们参照国际标准而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不能被废弃,而应当进一步结合当下的实际做修订。如果采用中国自己的标准,才是符合我们的文化与社会实际的。
第四,个人有权选择看中医还是看西医。精神心理诊断可以并行中西医两个系统,两个系统并不需要关联。个人有权做出按照中医或者是按照西医的体系来做诊疗。如果中医发展得好,很多所谓的精神心理症状者去看中医了,哪里还有这么多的精神心理障碍者。从这一点看,西医侵略了中医的市场空间。精神心理障碍的人群越多,西医对中医的侵略越严重。
笔者认为,发展中医与心理学的结合,形成我们自己的中医心理治疗。中医心理治疗是利用中医来做诊断,运用中医思维来做治疗方案,结合现代心理治疗技术来帮助精神心理失健康的人们来恢复健康。笔者理解的中医心理师,就是从单纯治疗的专业角度,中医心理诊断交给中医师或者AI中医师,中医心理专业工作者干接下来的治疗康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正在举办第二期中医心理治疗培训,个人觉得如果全社会都来重视中医心理治疗与保健培训,加快形成一个中医心理师群体,也许能帮助解决中医与西医在心理诊疗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第五,正视问题,倡导各国统一修改国际诊断标准,以应对现实问题。就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把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提高、把退休年龄延迟一样。时代不同了,标准也要有符合时代的需要。笔者在从事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治疗的一年调研中,发现有一些人并没有遵从医嘱服药,虽然有一些怪异的行为,也有对楼栋的邻居有些干扰,但时间久了,居民对其采取宽容态度之后,他们的病情也就稳定于此不再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了。还有一些人遵从医嘱服药治疗,回归到社会职业中来,有的甚至还连年成为单位的优秀员工。所以,我们对于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需要通过社会学调查与研究,回过头来按社会学的实际来重新修正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标准。社会学标准强调角色行为健康而非心理健康。一切能让恢复人的角色行为健康的,我们都应将其视为社会健康人。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阳明心理培训项目:心理治疗师 心理咨询师、中医心理、医务社工

企业微信截图_1731202694896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