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发文谈正常人被关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病?其实这发生在成人还是比较少见的,笔者从事家庭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儿童患精神心理障碍的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青少年儿童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在10%-20%之间。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疾病比较常见。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压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正是由于一些家长们对于儿童少年情绪、学习与行为问题的过度关注,也会有一些家长发现儿童存在情绪、学习与行为发生某些短期或一过性的问题后,会误认为患上了精神心理障碍。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学校及老师们身上,从而让儿童少年被学校或家庭怀疑是否患了精神病。尽管儿童少年被精神病的概率因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字。但由于儿童向大人的社会角色学习模仿行为,理论上来说儿童少年被精神病的现象极有可能会发生,他们的情绪心理乃至行为异常不是源于他们自身的人格和心理改变,而是作为家长或老师们的大人人格与心理障碍的症状模仿、习得与投射。真正有病的可能家长或老师中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而孩子是被发生其身上的非正常情绪与行为误导了。一个人被精神病是恐怖的,尤其是少年儿童被精神病更是难以接受的!不知网友们对此有何看法?确实,一个人被精神病是非常不幸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更是难以接受的。精神疾病不仅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个人的心理与社交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少年儿童,家长和教师需要及时引导他们接受专业的医疗和心理干预,以便帮助他们尽早恢复身心健康。同时,在治疗期间,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恐惧和歧视,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需要强调的是,精神疾病患者同样是一个正常的人,他们同样有权利享受平等的机会和待遇。需要得到尊重和关爱。因此,当孩子们出现情绪、心理、学习与行为问题时,虽然需要引起重视,但切不可盲目怀疑是精神心理障碍,大多数时候应该将其看成自然天气的变化一样,及时应对,自己处理不了时候,主动寻求专业心理机构帮助。在专业心理机构执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在心理治疗师的技术指导下,通过家庭成员的逐一访谈,心理测量与评估师给孩子及其家长做家庭心理健康与适应行为测量,由专业心理咨询做出综合评估,再决定是否需要转介到精神心理机构诊疗。盲目不相信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盲目怀疑孩子患上精神病,对于家长或学校都是不可取的,可取的是学校与家庭要与社区心理机构建立起共同呵护孩子心理与学习成长的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儿童精神疾病不仅仅是儿童身体的问题,更涉及到儿童的心理状态和社交生活。因此,在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恐惧和歧视,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更不能从此怀疑孩子是精神病,产生实际上的对孩子的标签化行为意识。即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同样有学习和娱乐的权利,他们可以像其他儿童一样去上学、学习、生活和交往,也应该短期容忍他们不上学、休学或改为比较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家庭与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和环境,避免歧视和排斥。更何况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过度精神疾病的标签化,对于需要呵护的儿童来说,其实不是关怀,而是某种意义上的观念残害。家庭、学校是有可能存在让儿童被精神病的环境的,建立起可能存在孩子被精神疾病的社会思维,有助于社会医学在儿童精神医学中的广泛与深入普及与应用,从而彻底改变目前的儿童精神医学的单纯生物医学一维思维或者生物-心理医学二维思维倾向。也要教育有过精神疾病诊断的儿童患者建立有自我意识和主动性,积极参与校园与健康的网络社会生活,增强自身的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社会应该通过多种形式,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支持、帮助和机会,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幸福的生活。儿童精神疾病患者与其他慢性病患儿一样,同样可以是一个社会角色正常的儿童,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注,同时也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改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儿童精神健康和家庭与学校的融合。